如何診斷內痔出血
肛腸科編輯
醫(yī)學科普人
肛腸科編輯
醫(yī)學科普人
內痔出血可通過肛門視診、直腸指檢、肛門鏡或結腸鏡檢查等方式診斷。內痔出血通常由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便后滴血或廁紙帶血,血液呈鮮紅色且不與糞便混合。

肛門視診是初步檢查手段,醫(yī)生會觀察肛周皮膚有無外痔脫出或血栓形成,同時檢查有無肛裂等伴隨病變。直腸指檢可觸及內痔團塊并評估其大小和位置,但單純內痔因位于齒狀線以上可能無法觸及。肛門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齒狀線上方充血腫脹的痔核,明確出血點位置和嚴重程度。結腸鏡檢查適用于排除結直腸腫瘤、炎癥性腸病等可能伴隨便血的器質性疾病,尤其對4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患者更為必要。糞便隱血試驗可作為輔助篩查手段,幫助判斷出血量及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
日常生活中應保持高纖維飲食,每日攝入足夠水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飲酒。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每次如廁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久坐人群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孕婦可嘗試側臥位減輕盆腔壓力。若出血持續(xù)超過1周或伴隨貧血癥狀如頭暈乏力,須及時就醫(yī)復查。術后患者需遵醫(yī)囑使用痔瘡栓劑如馬應龍麝香痔瘡栓、肛泰栓,配合溫水坐浴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