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盆腔炎癥狀早治早康復
女性疾病編輯
健康真相官
女性疾病編輯
健康真相官
盆腔炎主要表現為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多、發(fā)熱等癥狀,可能由淋病奈瑟菌、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需通過抗生素治療控制炎癥。主要癥狀包括下腹持續(xù)性疼痛、異常陰道分泌物、性交痛、排尿困難、月經紊亂等,嚴重時可導致不孕或異位妊娠。

盆腔炎引起的下腹疼痛多為持續(xù)性鈍痛或墜脹感,活動或性交后加重。疼痛通常位于恥骨上方或兩側髂窩,可能伴隨腰骶部酸脹。急性發(fā)作時疼痛劇烈,需與闌尾炎、卵巢囊腫蒂扭轉等急腹癥鑒別。臨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聯合治療,同時建議臥床休息避免盆腔充血。
病原體感染會導致白帶量明顯增多,呈膿性或黃綠色,可能帶有異味。衣原體感染時分泌物較稀薄,淋球菌感染則呈黏稠膿性。需通過分泌物培養(yǎng)明確病原體,治療期間應避免陰道沖洗,可配合使用保婦康栓、苦參凝膠等局部用藥輔助消炎。
炎癥波及膀胱或尿道時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部分患者誤以為是尿路感染。盆腔充血還可能壓迫直腸引起里急后重感。治療需保證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必要時使用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緩解排尿不適。

急性期可能出現38℃以上高熱伴寒戰(zhàn),慢性患者表現為長期低熱、乏力。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及C反應蛋白升高。體溫超過38.5℃時可臨時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片退熱,但需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
炎癥影響卵巢功能會導致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非經期出血。子宮內膜受損時可能出現閉經,需與內分泌疾病鑒別。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配合桂枝茯苓膠囊調節(jié)月經,但須在醫(yī)生指導下與抗生素聯用。

確診盆腔炎后應完成足療程抗生素治療,急性期建議臥床休息,使用冰袋冷敷下腹緩解疼痛。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慢性患者可嘗試粗鹽熱敷促進盆腔血液循環(huán),但體溫超過37.3℃時禁用熱療。出現持續(xù)發(fā)熱、劇烈腹痛或陰道大出血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