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西醫(yī)治療方法
肝膽疾病編輯
醫(yī)路陽光
肝膽疾病編輯
醫(yī)路陽光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代謝手術等方式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能與胰島素抵抗、肥胖、代謝綜合征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肝區(qū)不適、乏力等癥狀。

調整飲食結構是基礎治療手段,需減少飽和脂肪酸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和優(yōu)質蛋白的比例。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控制總熱量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減輕肝臟脂肪沉積。體重下降5%-10%可顯著改善肝臟病理變化。
二甲雙胍片能改善外周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肝糖輸出,適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該藥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需隨餐服用。吡格列酮膠囊作為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激動劑,可調節(jié)脂質代謝,但可能增加骨折風險,使用期間需監(jiān)測骨密度。
阿托伐他汀鈣片可抑制膽固醇合成,改善血脂異常,但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非諾貝特膠囊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與他汀類藥物聯(lián)用需警惕橫紋肌溶解風險。這類藥物適用于合并高脂血癥的患者,需根據(jù)血脂譜選擇合適藥物。

維生素E軟膠囊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減輕肝臟氧化應激損傷,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每日劑量不宜超過800IU。水飛薊賓膠囊能穩(wěn)定肝細胞膜,改善肝功能指標,但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對于體重指數(shù)超過35kg/m2且合并代謝異常的患者,可考慮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該手術通過減少胃容積降低食欲,術后1年內平均可減重30%。Roux-en-Y胃旁路術能改變腸道激素分泌,更有效改善代謝異常,但手術并發(fā)癥風險相對較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需建立長期隨訪計劃,每3-6個月監(jiān)測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標。日常應避免飲酒,控制體重增長速度,保證充足睡眠。合并高血壓患者需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進行肝臟彈性檢測或超聲檢查,評估疾病進展情況,出現(xiàn)肝功能持續(xù)異常時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