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怎么去皮去核
食療養(yǎng)生編輯
健康陪伴者
食療養(yǎng)生編輯
健康陪伴者
枇杷去皮去核可采用溫水浸泡法、刀具輔助法、勺子挖取法、冷凍剝離法、對半切開法五種方式。

將枇杷放入50℃溫水中浸泡3分鐘,表皮受熱后纖維軟化,用手指輕搓即可剝離果皮。去核時用拇指從果蒂處向下推壓,果核隨果肉自然分離。此方法適合成熟度高的枇杷,能最大限度保留果肉完整性。
用水果刀沿枇杷縱向劃出5-6道淺痕,深度以剛觸及果肉為佳。抓住劃痕處表皮反向撕開,可得到完整果肉。去核時用刀尖繞果核環(huán)切一周,挑出核體。注意選擇鋸齒較鈍的刀具避免劃傷果肉。
不銹鋼勺柄從枇杷底部插入,沿內(nèi)壁旋轉(zhuǎn)360度使果肉與核分離。握住果柄輕輕上提,核體隨勺而出。此方法操作時保持勺子與核體平行,可減少果肉損耗率約30%。

枇杷冷凍20分鐘后取出,表皮因低溫收縮產(chǎn)生裂紋,徒手即可撕下完整果皮。去核時將半解凍狀態(tài)的果實用筷子從頂部插入,稍加旋轉(zhuǎn)即可頂出果核。冷凍法特別適合處理大量枇杷。
縱向切開枇杷暴露果核,用勺挖或刀尖剔除。該方法雖會破壞果實形態(tài),但效率最高,每顆處理時間不超過10秒。切口處可淋檸檬汁防止氧化變色。

處理后的枇杷果肉建議搭配酸奶或燕麥食用,維生素C與乳蛋白結(jié)合可提升吸收率。每日攝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內(nèi),避免果糖過量。儲存時密封冷藏不超過48小時,冷凍可保存2周。運動后食用能快速補充電解質(zhì),但胃腸敏感者應(yīng)避免空腹食用。挑選時選擇表皮金黃帶絨毛、底部呈五角星狀的果實,這類枇杷核小肉厚更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