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溏稀怎么治療
消化內科編輯
醫(yī)語暖心
關鍵詞: #大便
消化內科編輯
醫(yī)語暖心
關鍵詞: #大便
大便溏稀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熱敷腹部、服用止瀉藥物、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治療。大便溏稀通常由飲食不當、腸道菌群失調、胃腸功能紊亂、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腸炎等原因引起。

減少高脂肪、高纖維食物攝入,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適量補充蒸熟的蘋果、山藥等收斂性食物。每日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加重胃腸負擔。
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導致大便不成形,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益生菌制劑。這類藥物有助于恢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用40℃左右熱水袋敷于臍周15-20分鐘,每日2-3次。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腸痙攣,對功能性腹瀉或受涼引起的溏便有緩解作用。注意避免燙傷皮膚。

針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醫(yī)生可能開具蒙脫石散、消旋卡多曲顆粒、洛哌丁胺膠囊等藥物。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消旋卡多曲能減少腸液分泌,需嚴格按醫(yī)囑使用。
脾虛濕盛者可選用參苓白術丸,脾胃虛寒者適合附子理中丸,肝氣犯胃型可用痛瀉要方。中醫(yī)辨證施治需結合舌脈象,建議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穴位艾灸或中藥湯劑調理。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久居潮濕環(huán)境。觀察大便性狀變化,若持續(xù)超過3天或伴隨發(fā)熱、血便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謴推诳蛇m量飲用淡鹽水補充電解質,逐步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至正常水平,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腸道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