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和胃肉瘤有什么區(qū)別
腫瘤科編輯
醫(yī)普小新
腫瘤科編輯
醫(yī)普小新
胃息肉和胃肉瘤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胃部病變,主要區(qū)別在于病理性質、生長方式和預后。胃息肉多為良性增生性病變,而胃肉瘤屬于惡性腫瘤。

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皮或間質細胞局限性增生形成的隆起性病變,病理類型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細胞分化良好。胃肉瘤起源于胃壁間葉組織,病理學表現為梭形細胞或圓形細胞惡性增殖,常見類型有胃腸道間質瘤和平滑肌肉瘤,具有侵襲性和轉移性。
胃息肉多呈球形或半球形向胃腔內突出,表面光滑,基底較寬或有蒂,生長緩慢。胃肉瘤呈浸潤性生長,可向胃壁深層侵犯形成巨大腫塊,部分病例可見潰瘍形成,腫瘤邊界不清,生長速度較快。
胃息肉患者多數無明顯癥狀,較大息肉可能出現上腹隱痛、飽脹感或消化道出血。胃肉瘤早期癥狀不典型,隨病情進展可出現持續(xù)性腹痛、嘔血黑便、體重下降、貧血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可觸及上腹部包塊。

胃息肉主要通過胃鏡檢查發(fā)現,表現為黏膜表面光滑隆起,活檢病理可確診。胃肉瘤需結合增強CT、超聲內鏡等檢查評估浸潤深度,最終診斷依賴病理免疫組化,CD117、DOG-1等標志物檢測對胃腸道間質瘤診斷具有特異性。
胃息肉可在胃鏡下進行高頻電切或黏膜切除術,術后定期隨訪即可。胃肉瘤需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聯合靶向治療,晚期患者需進行綜合治療,術后需長期監(jiān)測復發(fā)轉移情況。

建議胃部不適患者及時進行胃鏡檢查明確診斷,發(fā)現息肉應定期復查監(jiān)測變化。確診胃肉瘤后需遵醫(yī)囑完善分期檢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規(guī)律作息,術后患者應按要求定期復查CT或PET-CT,出現腹痛加重、嘔血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