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位于人體右下腹,具體在盲腸末端,呈細長管狀結構,連接于回盲部下方約2厘米處。
1、解剖定位:闌尾根部固定于盲腸后內側壁,體表投影點約在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處,臨床稱為麥氏點。
2、體表標志:可通過右髂前上棘至臍部畫一條假想線,闌尾基底部通常位于該線中外1/3交點處,此處壓痛是闌尾炎典型體征。
3、變異情況:約30%人群存在闌尾位置變異,可能位于盆腔、盲腸后位甚至肝下,異位闌尾炎易誤診為其他急腹癥。
4、影像識別:超聲或CT檢查可清晰顯示闌尾位置,正常闌尾直徑小于6毫米,長度約5-10厘米,呈蚯蚓狀盲管結構。
日?;顒又腥舫霈F(xiàn)持續(xù)右下腹痛伴發(fā)熱,建議及時就醫(yī)排查闌尾炎,避免劇烈運動以防闌尾穿孔。
促進傷口愈合的外用藥物主要有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莫匹羅星軟膏、磺胺嘧啶銀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等,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jù)傷口類型選擇使用。
1、生長因子類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可直接促進表皮細胞增殖,適用于淺表性皮膚缺損,使用前需清創(chuàng)消毒。
2、抗生素類莫匹羅星軟膏能預防創(chuàng)面感染,適用于輕微擦傷或割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效。
3、磺胺類磺胺嘧啶銀乳膏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特別適合燒傷創(chuàng)面,可抑制銅綠假單胞菌等耐藥菌株。
4、復合制劑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含多種抗菌成分,能協(xié)同預防傷口感染并保持創(chuàng)面濕潤環(huán)境。
傷口護理期間應保持敷料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創(chuàng)面撕裂,均衡攝入優(yōu)質蛋白和維生素C有助于組織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