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月經量減少可能由哺乳期激素變化、子宮內膜修復延遲、甲狀腺功能異常、宮腔粘連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激素調節(jié)、營養(yǎng)補充、藥物治療、宮腔鏡手術等方式改善。
1、哺乳因素母乳喂養(yǎng)時催乳素抑制排卵,導致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宮內膜增生不足。停止哺乳后多數(shù)可自行恢復,建議保證優(yōu)質蛋白和鐵元素攝入。
2、內膜修復分娩后子宮內膜需6-8周修復,剖宮產者恢復更慢。表現(xiàn)為周期延長伴經量少,可補充維生素E和鐵劑幫助修復。
3、甲狀腺疾病產后甲狀腺炎可能導致甲減,與TPO抗體陽性有關,常伴乏力怕冷。需檢查甲功五項,可口服左甲狀腺素鈉片調節(jié)。
4、宮腔粘連人工流產史或宮腔感染可能引發(fā)粘連,伴隨周期性腹痛。需通過超聲或宮腔鏡確診,嚴重者需行宮腔粘連分離術。
建議產后42天復查時進行婦科超聲檢查,日常注意補充動物肝臟、菠菜等含鐵食物,避免過度節(jié)食減肥影響內分泌恢復。
陰道異常流水可能由生理性因素、陰道炎、宮頸炎、輸卵管積水等原因引起,需根據(jù)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生理性因素排卵期或性興奮時宮頸黏液分泌增多,表現(xiàn)為透明拉絲狀液體,無須特殊處理,保持會陰清潔即可。
2、陰道炎可能與細菌感染、衛(wèi)生習慣差等因素有關,常伴隨外陰瘙癢、異味。可遵醫(yī)囑使用甲硝唑栓、克霉唑陰道片、保婦康栓等藥物。
3、宮頸炎多與病原體上行感染有關,典型癥狀為膿性分泌物增多。需采用阿奇霉素、多西環(huán)素等抗生素治療,配合宮頸激光等物理療法。
4、輸卵管積水因盆腔炎癥導致輸卵管阻塞積液,可能出現(xiàn)間歇性淡黃色水樣分泌物。需腹腔鏡手術解除梗阻,嚴重者需切除病變輸卵管。
建議穿著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沖洗陰道,出現(xiàn)分泌物異常持續(xù)超過3天應及時婦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