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一般為6個月到數(shù)年不等,實際時間受到感染途徑、病毒載量、免疫狀態(tài)、治療干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感染途徑母嬰垂直傳播感染者多發(fā)展為慢性,病程可達數(shù)十年;成人經(jīng)血液或性接觸感染多呈急性,病程通常3-6個月。
2、病毒載量高病毒載量患者更易進展為慢性肝炎,需長期抗病毒治療;低載量者可能自限性清除病毒,病程較短。
3、免疫狀態(tài)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表現(xiàn)為急性感染,病程在6個月內;免疫缺陷患者易轉為慢性,需終身監(jiān)測管理。
4、治療干預早期使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未治療者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病程延長至20年以上。
建議乙肝病毒感染者定期檢測肝功能與病毒DNA,保持規(guī)律作息并避免飲酒,在醫(yī)生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慢性乙肝肝炎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或擁抱通常不會傳染,但建議共同生活者接種乙肝疫苗并定期檢測乙肝五項。
1、傳播途徑乙肝病毒通過血液、體液和母嬰垂直傳播,無防護性行為是配偶間主要傳染途徑。建議使用安全套并避免共用剃須刀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
2、疫苗防護未感染方應接種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后需檢測表面抗體滴度??贵w水平不足時需加強免疫,這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3、病毒載量配偶乙肝病毒DNA載量越高傳染風險越大。建議感染者每3-6個月檢測肝功能與病毒量,符合條件者可考慮抗病毒治療降低傳染性。
4、家庭防護家庭成員應避免接觸感染者血液,傷口需及時包扎。餐具正常清洗即可,但牙刷、指甲剪等個人用品必須分開使用。
保持規(guī)律作息與均衡飲食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建議每1-2年復查乙肝五項指標,出現(xiàn)乏力、黃疸等癥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