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導致鼓膜穿孔可通過藥物治療、鼓膜修補術、病因治療、聽力康復等方式治療。慢性中耳炎通常由反復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膽脂瘤形成、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急性發(fā)作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消除炎癥,黏液溶解劑如桉檸蒎腸溶軟膠囊有助于改善咽鼓管功能。
穿孔長期未愈者需行鼓室成形術,手術方式主要有脂肪填塞法和顳肌筋膜修補法,術前需控制感染并評估聽力損失程度。
合并鼻竇炎或腺樣體肥大者需同步處理原發(fā)病,膽脂瘤型中耳炎必須行乳突根治術,糖尿病患者需優(yōu)先調(diào)控血糖水平。
術后3個月進行聽力評估,傳導性耳聾可配戴骨導助聽器,混合性耳聾需采用氣骨導聯(lián)合助聽方案,同時避免游泳或耳道進水。
治療期間保持耳道干燥清潔,避免用力擤鼻,加強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A攝入促進黏膜修復,定期復查耳內(nèi)鏡觀察穿孔愈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