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體血液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傳播艾滋病病毒,但概率較低。傳播風險主要與血液新鮮程度、病毒載量、接觸方式、環(huán)境暴露時間等因素有關。
剛離開人體的新鮮血液中病毒活性較高,若直接接觸破損皮膚或黏膜可能傳播;干燥血液中病毒存活時間通常不超過數小時,傳染性顯著降低。
艾滋病晚期患者血液病毒載量較高時傳染性更強,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后的血液病毒載量通常低于檢測限,傳播風險極低。
針刺傷等深度暴露風險較高,皮膚完整時接觸離體血液不會感染,結痂血液基本無傳染性。
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受溫度濕度影響,常溫干燥環(huán)境下多數病毒在幾小時內失活,冷藏血液可能維持活性較長時間。
接觸離體血液后建議立即用肥皂水沖洗,72小時內可至醫(yī)院評估暴露后預防用藥必要性,日常避免直接接觸他人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