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病可通過阿苯達唑片、甲苯咪唑片、左旋咪唑片、三苯雙脒腸溶片、伊維菌素片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皮膚接觸感染性幼蟲、生食被污染食物、赤足行走于污染土壤、免疫力低下、衛(wèi)生條件差等原因引起。
阿苯達唑片為廣譜驅蟲藥,適用于鉤蟲、蛔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感染。該藥通過抑制寄生蟲對葡萄糖的攝取,導致蟲體能量耗竭而死亡。使用后可能出現輕微頭暈或胃腸不適,孕婦及2歲以下兒童禁用。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完成療程,避免重復感染。
甲苯咪唑片對鉤蟲成蟲及幼蟲均有殺滅作用,能干擾蟲體微管蛋白合成。服藥期間可能出現短暫腹痛或腹瀉,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治療期間應配合高蛋白飲食幫助修復腸道損傷,同時需對家庭成員進行同步篩查。
左旋咪唑片通過麻痹蟲體肌肉致其排出,對美洲鉤蟲效果顯著。該藥可能引起皮疹或白細胞減少,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合并貧血患者應先糾正血紅蛋白水平再驅蟲,避免空腹服藥以減少胃腸道刺激。
三苯雙脒腸溶片針對十二指腸鉤蟲感染,通過阻斷蟲體神經傳導發(fā)揮作用。腸溶制劑可減少胃部不適,但可能出現口干或嗜睡。嚴重貧血者需聯(lián)合鐵劑治療,用藥后2周應復查糞便蟲卵。
伊維菌素片適用于混合寄生蟲感染,通過增強蟲體神經突觸的抑制性傳導驅蟲。不良反應包括關節(jié)酸痛或低血壓,哺乳期婦女禁用。在流行區(qū)可每半年預防性用藥,同時需對污染土壤進行生石灰消殺。
鉤蟲病患者應每日煮沸消毒內衣褲,避免赤足接觸潮濕土壤。飲食上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鐵食物,配合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痊愈后需連續(xù)3個月復查糞便,家庭環(huán)境可用60℃以上熱水清洗地板縫隙。出現指甲勺狀變形或心悸等貧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檢查血紅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