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可通過飲食調節(jié)、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補充易消化營養(yǎng)等方式改善。胃部不適通常由飲食習慣不當、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原因引起。
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類、面條,避免油炸食品。胃黏膜受損時需減少膳食纖維攝入,可適量補充南瓜、山藥等黏多糖食物。
每日5-6餐減輕胃部負擔,單次進食量控制在200-300克。進餐時充分咀嚼,避免暴飲暴食導致胃酸分泌紊亂。
禁食辛辣、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胃酸過多者應限制柑橘類水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避免高脂飲食。
蛋白質優(yōu)先選擇魚肉、蛋清等低脂來源,碳水化合物以發(fā)面制品為主。可遵醫(yī)囑使用鋁碳酸鎂、瑞巴派特、復方谷氨酰胺等胃黏膜保護劑。
注意保持規(guī)律作息,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