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fù)訓練等方式治療。腰肌勞損通常由長期姿勢不良、急性損傷未愈、腰椎退行性變、肌肉力量失衡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1-3天,避免久坐彎腰動作,使用腰圍支具臨時固定,減輕肌肉牽拉刺激。
熱敷或紅外線照射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超聲波治療有助于緩解深層肌肉痙攣,推拿手法可松解軟組織粘連。
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可緩解疼痛,肌肉松弛劑如鹽酸乙哌立松片能改善肌痙攣,嚴重者可短期使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局部外敷。
疼痛緩解后逐步進行臀橋、平板支撐等核心肌群訓練,游泳和懸吊運動有助于增強腰背肌耐力,需在康復(fù)師指導(dǎo)下循序漸進。
日常注意保持正確坐姿,避免單側(cè)負重,睡眠選擇硬板床,急性期后可進行適度的腰部伸展運動促進功能恢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