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擴張可能由感染因素、遺傳因素、免疫缺陷、氣道阻塞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支氣管舒張劑、免疫調節(jié)、手術切除等方式干預。
反復呼吸道感染導致支氣管壁結構破壞,常見于結核分枝桿菌或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可選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控制感染。
囊性纖維化等遺傳病導致黏液清除障礙,支氣管反復炎癥后擴張。典型癥狀為杵狀指和生長發(fā)育遲緩,需長期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注射用阿米卡星、胰酶腸溶膠囊進行對癥治療。
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艾滋病等疾病使機體易繼發(fā)感染。常合并反復發(fā)熱和體重下降,需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口服復方磺胺甲噁唑片、注射用更昔洛韋預防機會性感染。
腫瘤或異物壓迫導致遠端支氣管分泌物滯留,繼發(fā)擴張。多伴有局限性哮鳴音,需通過支氣管鏡取出異物或切除腫瘤,術后配合使用氨溴索注射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
患者應避免吸煙及接觸粉塵,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定期進行胸部CT復查評估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