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有伴放線聚集桿菌、牙齦卟啉單胞菌、中間普氏菌、具核梭桿菌等。
該菌通過分泌白細胞毒素破壞牙周組織防御功能,常導致局限型侵襲性牙周炎,臨床表現(xiàn)為切牙和第一磨牙的快速附著喪失。
產(chǎn)生膠原酶和蛋白酶降解牙周結(jié)締組織,其血凝素促進細菌聚集,與牙槽骨吸收密切相關,典型癥狀包括牙齦出血和深牙周袋形成。
作為條件致病菌在菌斑生物膜中增殖,可刺激炎癥因子釋放,常見于進展期牙周炎病例,伴隨牙齦腫脹和口臭癥狀。
通過黏附其他細菌形成致病復合體,加重組織破壞,與廣泛型侵襲性牙周炎相關,特征為多顆牙齒的快速支持組織喪失。
定期口腔檢查與專業(yè)潔治可有效控制菌斑堆積,建議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輔助抑菌,同時加強巴氏刷牙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