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主要通過被感染動物的咬傷或抓傷傳播,也可通過破損皮膚或黏膜接觸感染動物的唾液傳播。傳播途徑主要有動物咬傷、抓傷暴露、黏膜接觸以及器官移植。
被攜帶狂犬病毒的犬、貓、蝙蝠等動物咬傷后,病毒通過傷口侵入人體。傷口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交替沖洗,并盡快接種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動物抓傷導致皮膚破損時,病毒可能通過抓痕進入體內(nèi)。即使傷口較淺,也需按暴露后預防流程處理,包括徹底消毒和疫苗接種。
眼結膜、口腔等黏膜接觸患病動物唾液可能造成感染。需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接觸部位,并評估是否需要預防性免疫治療。
極少數(shù)情況下可通過移植感染者的角膜或神經(jīng)組織傳播。醫(yī)療機構需嚴格篩查供體,避免醫(yī)源性感染。
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家養(yǎng)寵物定期接種疫苗,暴露后及時規(guī)范處置可有效預防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