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后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膽汁反流性胃炎、腹瀉、膽總管結石等后遺癥。多數患者術后適應代償機制后癥狀可緩解,少數需醫(yī)療干預。
膽囊缺失導致膽汁持續(xù)緩慢排入腸道,高脂飲食后可能出現腹脹、脂肪瀉。建議低脂飲食并分餐進食,必要時可遵醫(yī)囑使用胰酶腸溶膠囊、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等助消化藥物。
膽汁持續(xù)流入十二指腸可能反流至胃部,引發(fā)上腹痛、燒心。奧美拉唑鎂腸溶片、鋁碳酸鎂咀嚼片等藥物可緩解癥狀,嚴重者需內鏡評估。
約10%-20%患者因膽汁酸刺激腸道導致排便次數增多。蒙脫石散、消旋卡多曲顆粒等可改善癥狀,同時需補充水和電解質。
膽囊切除后膽總管壓力變化可能增加結石風險,表現為黃疸或腹痛。熊去氧膽酸膠囊可預防結石形成,確診后需行ERCP取石術。
術后3-6個月內需逐步適應脂肪消化,避免暴飲暴食,定期復查肝功能與腹部超聲。長期腹瀉患者建議檢測糞便鈣衛(wèi)蛋白排除腸易激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