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粗纖維食物可以治便秘主要是因為粗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粗纖維主要包括膳食纖維中的不溶性纖維,常見于全谷物、蔬菜、豆類等食物中。
粗纖維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分使糞便軟化膨脹。不溶性纖維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會直接增加糞便的體積和重量。體積增大的糞便對腸壁產(chǎn)生機械性刺激,從而觸發(fā)排便反射。例如燕麥、糙米等全谷物含有豐富的粗纖維,適量食用有助于改善糞便性狀。
粗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不溶性纖維在通過消化道時會摩擦腸壁,這種物理刺激可增強結腸肌肉的收縮運動。腸道蠕動加快后,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縮短,水分被過度吸收的概率降低。西藍花、芹菜等蔬菜的粗纖維結構對腸道蠕動有顯著促進作用。
部分粗纖維可作為益生元滋養(yǎng)有益菌。雖然不溶性纖維大多不被人體消化,但某些類型能被腸道菌群發(fā)酵利用。這種發(fā)酵過程會產(chǎn)生短鏈脂肪酸等物質,既能改善腸道環(huán)境,又能直接刺激腸神經(jīng)促進蠕動。豆類、堅果中的粗纖維對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有增殖作用。
粗纖維能降低排便時的腸道壓力。當糞便因纖維作用保持適當軟硬度時,排便過程更為順暢,可避免過度用力導致的肛周靜脈曲張或黏膜損傷。長期食用高纖維飲食的人群,痔瘡等便秘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明顯降低。紅薯、玉米等食物既能提供粗纖維又不易引起腹脹。
足量粗纖維攝入可降低結腸疾病風險。粗纖維縮短了致癌物質與腸壁接觸時間,其吸水膨脹特性還能稀釋腸道內有毒物質。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膳食纖維攝入量與結腸癌發(fā)病率呈負相關。全麥面包、奇亞籽等是兼顧纖維含量與食用便利性的選擇。
建議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需逐步增加用量并配合充足飲水。突然大量攝入粗纖維可能引起腹脹,腸胃敏感者應從少量開始。便秘持續(xù)超過一周或伴隨腹痛、便血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排查器質性疾病。除飲食調節(jié)外,規(guī)律作息、適度運動也有助于維持正常腸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