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腹瀉可能由母乳成分影響、胃腸功能未成熟、乳糖不耐受、喂養(yǎng)不當、環(huán)境溫度變化等因素引起。生理性腹瀉多見于嬰幼兒,通常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質地稀薄但無膿血,一般不伴隨發(fā)熱或嘔吐等異常癥狀。
母乳中前列腺素E2含量較高可能刺激腸道蠕動加快,導致排便頻率增加。部分母親飲食中攝入過多高糖或高脂肪食物也會通過乳汁影響嬰兒消化功能。這種情況無須特殊治療,建議母親調整飲食結構,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觀察嬰兒排便變化。
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腸道菌群尚未建立平衡,消化酶分泌不足可能導致食物消化吸收不全。這種生理性腹瀉會隨年齡增長逐漸改善,期間可適當延長喂奶間隔時間,避免過度喂養(yǎng)加重腸道負擔。
原發(fā)性乳糖酶缺乏會使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無法充分分解,在腸道內發(fā)酵產生氣體和酸性物質。表現為大便呈泡沫狀伴酸臭味,但嬰兒精神狀態(tài)良好??蓢L試改用低乳糖配方奶粉或添加乳糖酶制劑進行干預。
過早添加輔食或轉換奶粉品牌可能引起短暫性消化不適。喂養(yǎng)時間不規(guī)律、奶液濃度不當也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添加輔食,每次只引入一種新食物,奶粉沖調嚴格按比例配制。
氣溫驟變或腹部受涼可能引發(fā)腸蠕動亢進,這種腹瀉通常持續(xù)時間短。需注意嬰幼兒腹部保暖,調節(jié)室內溫度至適宜范圍,避免空調或風扇直吹。夏季需預防脫水,可少量多次補充口服補液鹽。
對于生理性腹瀉的日常護理,需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干燥以防尿布疹,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并涂抹護臀霜。密切觀察精神狀態(tài)和尿量,若出現嗜睡、眼窩凹陷等脫水表現應及時就醫(yī)。哺乳期母親應保持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充足休息。6個月以上嬰兒可適當添加胡蘿卜泥、蘋果泥等有收斂作用的輔食,但需避免高糖高纖維食物加重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