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可能由遺傳因素、化學刺激、物理摩擦、過敏反應等原因引起,可通過避免接觸過敏原、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等方式治療。
部分患者存在特應性體質,皮膚屏障功能較弱易受刺激。建議使用溫和無刺激的護膚品,避免抓撓,可遵醫(yī)囑使用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免疫調節(jié)藥物。
洗滌劑、化妝品中的防腐劑等成分可能破壞皮膚屏障。應立即用清水沖洗接觸部位,日常選擇無添加產品,皮損處可涂抹氧化鋅軟膏、爐甘石洗劑、莫匹羅星軟膏等保護性制劑。
衣物材質粗糙或反復機械摩擦導致皮膚損傷。建議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減少局部壓迫,出現(xiàn)糜爛時可短期使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夫西地酸乳膏、鹵米松乳膏等抗感染藥物。
金屬鎳、染發(fā)劑等過敏原誘發(fā)IV型超敏反應。需通過斑貼試驗明確致敏物,急性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配合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外用。
日常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穿著寬松衣物,洗澡水溫不超過40攝氏度,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全身反應需及時就診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