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動力學檢查通常適用于存在排尿功能障礙、神經源性膀胱或下尿路癥狀的患者。主要有尿頻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難、殘余尿量增多、神經損傷后膀胱功能異常等情況需要評估。
反復出現(xiàn)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下尿路癥狀的患者需進行尿動力學檢查。這類癥狀可能與膀胱過度活動癥、間質性膀胱炎等疾病相關。檢查可明確膀胱儲尿期與排尿期的壓力變化,幫助區(qū)分逼尿肌過度活動或膀胱感覺過敏等病理狀態(tài)。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尿動力學數(shù)據能為后續(xù)肉毒桿菌注射或骶神經調節(jié)等治療提供依據。
壓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需通過尿動力學檢查鑒別病因。檢查可量化腹壓漏尿點壓力,評估尿道閉合功能,明確是否合并逼尿肌不穩(wěn)定收縮?;旌闲湍蚴Ы颊咄ㄟ^影像尿動力學還能觀察膀胱頸位置變化。檢查結果對選擇盆底肌訓練、尿道中段懸吊術或抗膽堿能藥物等治療方案具有指導價值。
存在排尿躊躇、尿流中斷、需要腹壓輔助排尿的男性患者需要評估。尿動力學能檢測膀胱出口梗阻程度,鑒別前列腺增生與逼尿肌收縮無力。通過壓力-流率測定可計算梗阻指數(shù),對考慮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的患者尤為重要。女性排尿困難患者則需排除膀胱頸硬化或尿道狹窄等病因。
超聲提示殘余尿量超過100毫升或反復發(fā)生尿路感染者需行該項檢查。尿動力學可判斷是逼尿肌收縮力減退還是膀胱出口梗阻導致的排空不全。糖尿病神經病變、帕金森病患者出現(xiàn)殘余尿時,檢查能明確神經支配異常的具體類型,指導間歇導尿或膽堿能藥物使用。
脊髓損傷、多發(fā)性硬化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必須進行尿動力學評估。檢查可確定逼尿肌-括約肌協(xié)同失調類型,預測上尿路損害風險。根據結果選擇清潔間歇導尿、抗膽堿能藥物或膀胱擴大術等治療。定期復查能動態(tài)監(jiān)測膀胱安全性容量與順應性變化,預防腎積水等嚴重并發(fā)癥。
進行尿動力學檢查前應停用影響膀胱功能的藥物,檢查當天需保持正常飲水量。存在急性尿路感染或嚴重心功能不全者需暫緩檢查。檢查后建議增加水分攝入預防尿路感染,出現(xiàn)持續(xù)血尿或發(fā)熱需及時就醫(yī)。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應根據檢查結果制定長期隨訪計劃,定期復查泌尿系超聲與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