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加熱后產生的油煙可能增加致癌風險,尤其是高溫烹飪時產生的多環(huán)芳烴等有害物質。油煙中的有害成分與烹飪溫度、油品種類及使用習慣密切相關。
植物油在高溫下發(fā)生熱氧化反應,產生醛類、多環(huán)芳烴等致癌物。大豆油、菜籽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更易在高溫下分解。長時間反復使用的食用油會積累更多氧化產物,煎炸食物時油溫超過180攝氏度會顯著增加有害物質釋放。中式爆炒、煎炸等烹飪方式因局部高溫易使油脂裂解,產生大量含苯并芘的顆粒物。抽油煙機性能不足或通風不良時,人體吸入的油煙濃度更高,可能誘發(fā)呼吸道黏膜損傷。
使用花生油、椰子油等熱穩(wěn)定性較好的油脂可減少油煙產生??刂朴蜏卦?60攝氏度以下,避免油冒煙后再下鍋食材。定期更換煎炸用油,同一批油使用不超過3次。選擇具有高效過濾系統(tǒng)的抽油煙機,烹飪時保持廚房空氣流通。特殊人群如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減少高溫烹飪接觸。
建議采用蒸煮、涼拌等低溫烹飪方式替代爆炒煎炸,烹飪時全程開啟抽油煙機并延長排風時間。定期清潔廚房油垢,新裝修廚房可考慮安裝外排式抽油煙機。出現(xiàn)持續(xù)性咳嗽、咽部異物感應及時進行呼吸系統(tǒng)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