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隱血是怎么回事啊
大便隱血可能由痔瘡、消化道潰瘍、腸息肉、結腸炎、消化道腫瘤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糞便隱血試驗、腸鏡檢查、胃鏡檢查等方式診斷。大便隱血是指肉眼不可見但通過化學或免疫學方法檢測到的消化道出血,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明確病因。
1、痔瘡
痔瘡是肛周靜脈曲張形成的團塊,排便時摩擦可能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通常表現(xiàn)為便后滴血或廁紙染血,血液呈鮮紅色,可能伴有肛門瘙癢或疼痛。輕度痔瘡可通過高纖維飲食改善,急性發(fā)作時可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普濟痔瘡栓等外用藥,反復出血需考慮膠圈套扎術治療。
2、消化道潰瘍
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侵蝕血管會引起微量滲血,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有關。常見上腹痛、反酸等癥狀,出血量大時可能出現(xiàn)黑便。確診需胃鏡檢查,治療包括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膠體果膠鉍膠囊等藥物,合并感染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
3、腸息肉
結腸息肉表面糜爛可能導致間斷性出血,腺瘤性息肉有癌變風險。多數(shù)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可能出現(xiàn)腹瀉或便秘。結腸鏡檢查可明確息肉性質,直徑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在檢查時切除,較大息肉需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術后需定期復查。
4、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病會導致腸黏膜破損出血,常伴隨腹痛、黏液膿血便。發(fā)病與免疫異常相關,急性期需使用美沙拉嗪腸溶片控制炎癥,重癥患者可能需注射用英夫利西單抗,治療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
5、消化道腫瘤
胃癌、結腸癌等惡性腫瘤生長過程中可能侵蝕血管造成隱性出血,早期可能僅表現(xiàn)為乏力、體重下降。腸癌患者可能出現(xiàn)大便習慣改變,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可疑病灶需取活檢確診。治療方案根據(jù)分期決定,可能包含手術切除、卡培他濱片化療等綜合治療。
發(fā)現(xiàn)大便隱血陽性應避免劇烈運動,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記錄排便情況和伴隨癥狀。建議及時消化內科就診,50歲以上人群或長期隱血陽性者需完善胃腸鏡檢查。日常注意觀察糞便顏色變化,若出現(xiàn)明顯黑便或貧血癥狀需急診處理。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腸道功能,但任何異常出血都不可自行用藥掩蓋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