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會引起便血嗎
腸癌可能會引起便血。腸癌是發(fā)生在結腸或直腸的惡性腫瘤,便血是其常見癥狀之一,通常表現(xiàn)為糞便中混有暗紅色血液或黏液血便。
腸癌導致的便血多因腫瘤表面潰破或侵犯腸壁血管所致。早期可能僅表現(xiàn)為糞便隱血試驗陽性,隨著病情進展,出血量可能增加,血液顏色從暗紅轉為鮮紅,常與糞便混合或附著于表面。部分患者會伴隨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體重下降等癥狀。若腫瘤位于直腸下端,血液可能呈鮮紅色且與糞便分離,易被誤認為痔瘡出血。
除腸癌外,其他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也可引起便血。痔瘡出血多為便后滴血或噴射狀鮮血;肛裂出血量少且伴排便劇痛;腸息肉出血多為間歇性;炎癥性腸病常伴腹瀉、黏液膿血便。但腸癌便血具有持續(xù)性、進行性加重的特點,且多合并其他報警癥狀。
出現(xiàn)不明原因便血應及時就醫(yī),建議進行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40歲以上人群即使無癥狀也應定期篩查腸癌。日常需保持膳食纖維攝入,減少紅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戒煙限酒,控制體重。腸癌早期發(fā)現(xiàn)可通過手術根治,中晚期需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預后與分期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