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肌肉疼痛是怎么回事
腿部肌肉疼痛可能由運動損傷、肌肉勞損、電解質紊亂、下肢靜脈血栓、腰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休息冷敷、補充電解質、抗凝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
1、運動損傷
劇烈運動后乳酸堆積或肌肉微損傷會導致疼痛,表現為局部壓痛伴活動受限。建議立即停止運動,24小時內冰敷患處15-2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48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配合拉伸運動幫助恢復。
2、肌肉勞損
長期保持不良姿勢或重復動作可能造成肌纖維慢性損傷,常見于久站人群。疼痛呈持續(xù)性酸脹感,夜間可能加重。需調整工作姿勢,每小時活動下肢,睡眠時墊高腿部。嚴重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
3、電解質紊亂
低鉀血癥、低鈣血癥會導致肌肉痙攣性疼痛,可能伴隨手腳麻木。常見于腹瀉、利尿劑使用或飲食不均衡者??赏ㄟ^香蕉、橙子等補充鉀元素,牛奶、豆制品補充鈣質。血鉀低于3.0mmol/L需靜脈補鉀,可選用氯化鉀注射液。
4、下肢靜脈血栓
表現為單側小腿突發(fā)腫脹劇痛,皮膚溫度升高。長期臥床、口服避孕藥者為高危人群。確診需進行下肢靜脈超聲,急性期需絕對臥床,遵醫(yī)囑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華法林鈉片等抗凝藥物,禁止按摩患肢。
5、腰椎間盤突出
神經根受壓會引起放射性腿痛,咳嗽時癥狀加重,可能伴足部麻木。需行腰椎MRI明確診斷,輕度者可嘗試牽引治療,配合甲鈷胺片營養(yǎng)神經。嚴重突出需考慮椎間孔鏡手術,術后需佩戴腰圍保護。
日常應注意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后及時拉伸;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每1-2小時起身活動;飲食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促進肌肉修復,如雞蛋、魚肉等;睡眠時可用枕頭墊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若疼痛持續(xù)超過3天不緩解,或出現皮膚發(fā)紫、發(fā)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排查深靜脈血栓等嚴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