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疾病的原因
心臟瓣膜疾病可能由風濕性心臟病、退行性瓣膜病變、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先天性瓣膜畸形及心肌病等因素引起。心臟瓣膜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心悸、氣短、胸痛、水腫等癥狀,需根據(jù)具體病因采取藥物或手術治療。
1、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是鏈球菌感染后引發(fā)的自身免疫反應,可導致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增厚粘連?;颊呖赡艹霈F(xiàn)勞力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fā)性咳嗽等癥狀。急性期需使用青霉素V鉀片控制感染,慢性期可選用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嚴重者需行瓣膜成形術。
2、退行性瓣膜病變
老年性鈣化性瓣膜病常見于主動脈瓣和二尖瓣,與年齡相關的膠原纖維退化有關。典型表現(xiàn)包括活動后暈厥、心絞痛等。輕中度病變可用鹽酸貝那普利片延緩進展,重度狹窄需進行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定期心臟超聲監(jiān)測至關重要。
3、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侵襲瓣膜可形成贅生物,多見于有基礎心臟病變者。特征性癥狀包括發(fā)熱、Osler結節(jié)、Janeway損害等。治療需靜脈注射注射用苯唑西林鈉,聯(lián)合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贅生物直徑超過10毫米時建議手術清除。
4、先天性瓣膜畸形
胚胎發(fā)育異常可導致二葉式主動脈瓣、肺動脈瓣狹窄等結構缺陷。兒童期可能出現(xiàn)生長遲緩、紫紺等癥狀。輕度肺動脈瓣狹窄可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控制,嚴重病例需在學齡前完成瓣膜球囊擴張術。妊娠期需加強胎兒心臟超聲篩查。
5、心肌病繼發(fā)改變
擴張型心肌病引起心室擴大可導致二尖瓣相對性關閉不全,患者常有端坐呼吸、下肢水腫等表現(xiàn)。治療基礎疾病可選用鹽酸胺碘酮片調節(jié)心律,終末期需考慮心臟移植。限制鈉鹽攝入和限制液體入量能減輕心臟負荷。
心臟瓣膜疾病患者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避免腌制食品。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運動時心率不宜超過最大心率的60%。定期監(jiān)測體重變化,3天內(nèi)體重增加2公斤以上需警惕心衰加重。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接種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嚴格遵醫(yī)囑服藥,不可自行調整華法林鈉片等抗凝藥物劑量,用藥期間定期檢測凝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