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蒼子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老蒼子一般是指蒼耳子,常見用法主要有煎湯內服、研末外敷、配伍入藥、泡酒外用、制作藥枕等。蒼耳子為菊科植物蒼耳的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等功效,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使用。
1、煎湯內服
蒼耳子可配伍辛夷、白芷等藥材煎煮服用,適用于鼻淵頭痛、風寒頭痛等癥狀。常用劑量為3-10克,需文火煎煮以減少毒性。煎煮前建議搗碎以促進有效成分溶出,但過量服用可能導致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2、研末外敷
將炒制后的蒼耳子研成細末,可調敷患處治療皮膚瘙癢、疥癬等癥。外用時需注意皮膚耐受性,出現紅腫灼痛應立即停用。開放性傷口禁用,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3、配伍入藥
蒼耳子常與防風、羌活等組成復方,如蒼耳子散用于風濕痹痛。配伍后可增強祛風除濕效果,但需注意蒼耳子與鎮(zhèn)靜類藥物同用可能增強中樞抑制作用。
4、泡酒外用
生蒼耳子200克浸泡于500毫升白酒中,兩周后濾取藥酒涂擦關節(jié),可緩解風濕關節(jié)痛。外用時應避開眼周及黏膜部位,皮膚破損處禁用,使用后需觀察是否出現接觸性皮炎。
5、制作藥枕
將炒制蒼耳子與菊花、決明子等填充枕芯,有助于改善鼻塞頭痛癥狀。建議每周晾曬保持干燥,使用3個月后更換填充物,過敏體質者使用前應做皮膚測試。
使用蒼耳子需嚴格控制劑量,避免生品內服。出現頭暈、乏力等中毒癥狀應立即就醫(yī)。日常儲存應置于陰涼干燥處,注意與兒童活動區(qū)域隔離。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根據具體證候選擇用法,不可自行配伍其他有毒藥材。用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出現皮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需及時停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