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腸法是什么
保留灌腸法是一種通過直腸給藥的治療方法,將藥液緩慢注入腸道并保留一段時間以發(fā)揮局部或全身作用。
保留灌腸法操作時需將藥液加熱至接近體溫,患者取左側臥位,導管插入深度約15-20厘米。常用藥物包括康復新液、錫類散混懸液等,適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放射性腸炎等腸道炎癥性疾病。該方法能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黏膜,減少口服藥物的首過效應。操作過程需注意控制灌入速度,避免刺激腸蠕動導致藥液過早排出。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肛門不適或短暫腹脹,通常休息后可緩解。
特殊情況下如腸道出血急性期、嚴重肛周病變或腸梗阻患者禁用此法。對于兒童或敏感人群,需降低藥液濃度并減少保留時間。保留灌腸與清潔灌腸的區(qū)別在于前者要求藥液存留30分鐘以上,后者僅作腸道清潔用途。治療期間建議配合低渣飲食,避免劇烈運動以防藥液泄漏。
實施保留灌腸前后應保持會陰清潔,治療結束后建議臥床休息30分鐘。日常飲食宜選擇易消化的粥類、蒸蛋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纖維食材。可配合腹部按摩促進藥物吸收,但需避開灌腸后2小時內進行。若出現持續(xù)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就醫(yī)。長期使用該療法者應定期復查腸鏡,監(jiān)測電解質水平以防紊亂。灌腸器具使用前后需嚴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