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公蘗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孔公蘗是中藥海螵蛸的別稱,常見用法主要有內服煎湯、研末沖服、外用研粉敷貼、配伍入復方、制成丸散劑等。
1、內服煎湯
將孔公蘗搗碎后加水煎煮取汁服用,常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反酸。其碳酸鈣成分可中和胃酸,緩解燒心癥狀,常與瓦楞子、延胡索等藥物配伍使用。煎煮時間建議控制在15-20分鐘,避免有效成分破壞。
2、研末沖服
孔公蘗煅燒后研磨成細粉,溫水送服可增強收斂止血功效。適用于消化道出血、崩漏下血等癥,能促進創(chuàng)面形成保護膜。研末時需過80目篩確保粉末細膩,單次用量通常為3-5克,需遵醫(yī)囑調整。
3、外用研粉敷貼
將煅孔公蘗粉與香油調敷,可治療皮膚潰瘍、濕疹滲液。其吸濕收斂作用能減少組織液滲出,促進傷口干燥結痂。臨床常與爐甘石、冰片配伍增強消炎效果,每日換藥1-2次,過敏體質需先做皮試。
4、配伍入復方
在中醫(yī)方劑中常與浙貝母、白及組成烏貝散,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復方使用時需根據(jù)證型調整比例,胃寒者加干姜,胃熱者配黃連?,F(xiàn)代制劑有海螵蛸膠囊、胃痛寧片等成藥可供選擇。
5、制成丸散劑
傳統(tǒng)工藝將孔公蘗與輔料制成水丸或散劑,便于保存和定量服用。如安胃丸含海螵蛸、枯礬等成分,適用于慢性胃炎。丸劑溶解較慢可延長藥效,服用時需咀嚼或溫水化開,避免整粒吞服影響吸收。
使用孔公蘗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胃酸缺乏者慎用。長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需搭配潤腸通便食材。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辨證使用,外傷敷藥前需徹底清創(chuàng),出現(xiàn)皮疹瘙癢應立即停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前應咨詢專業(yè)醫(yī)師,避免與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同服影響藥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