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齒莧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白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便血、痔血等病癥。白馬齒莧是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干燥地上部分,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有機酸、黃酮類、多糖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1、清熱解毒
白馬齒莧性寒味酸,歸肝、大腸經(jīng),能有效清除體內(nèi)熱毒。對于熱毒引起的痢疾、瘡瘍腫痛等癥狀有較好緩解作用。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臨床可用于輔助治療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
2、涼血止血
白馬齒莧含有大量黏液質(zhì)和鞣質(zhì)成分,能收縮血管促進凝血。對于血熱妄行導致的便血、痔瘡出血、崩漏等出血癥狀具有收斂止血功效??蓡挝都宸蚺湮榈赜堋⒒被ǖ戎寡幉氖褂谩?/p>
3、利濕消腫
白馬齒莧具有顯著的利水滲濕作用,能促進體內(nèi)多余水分排出。對于濕熱下注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白帶異常等癥狀有改善效果。常與車前草、茯苓等利水滲濕藥配伍使用。
4、抗菌消炎
白馬齒莧中的馬齒莧多糖、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生長。其提取物對皮膚化膿性感染、濕疹皮炎等炎癥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可外用煎湯濕敷或制成軟膏使用。
5、抗氧化
白馬齒莧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及多酚類物質(zhì),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其抗氧化活性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皮膚狀態(tài),可作為保健食材適量食用。
使用白馬齒莧時需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新鮮白馬齒莧可涼拌或做湯,干品常用量為9-15克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建議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合理使用,避免自行大劑量長期服用。日常飲食中可搭配薏苡仁、赤小豆等增強利濕效果,避免與寒涼食物同食加重脾胃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