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骨質增生就是足跟痛嗎?
足部骨質增生不一定是足跟痛,足跟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足部骨質增生通常表現為骨刺形成,可能與關節(jié)退變、慢性勞損、外傷等因素有關,而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神經壓迫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后針對性治療。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主要表現為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時疼痛明顯。足底筋膜是連接跟骨與足趾的厚實纖維組織,長期站立、行走或穿不合適的鞋子可能導致筋膜勞損。治療措施包括減少負重活動、穿戴足弓支撐鞋墊、局部熱敷或冰敷。疼痛嚴重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凝膠、洛索洛芬鈉貼劑等外用藥物緩解癥狀。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屬于足部骨質增生的一種表現,但并非所有骨刺都會引起疼痛。骨刺形成可能與長期足底筋膜牽拉刺激有關,X線檢查可見跟骨底面骨性突起。若骨刺刺激周圍軟組織引發(fā)炎癥,可出現足跟部刺痛感。治療以保守為主,包括超聲波治療、沖擊波治療,必要時可局部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緩解炎癥。
3、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運動過度導致跟腱反復微損傷,表現為跟骨后方疼痛和壓痛。常見于跑步、跳躍等運動愛好者,疼痛在活動后加重。急性期需休息制動,配合冰敷和抬高患肢。可遵醫(yī)囑使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慢性期可通過離心性跟腱拉伸訓練幫助恢復。
4、滑囊炎
跟骨滑囊炎是跟骨與皮膚之間的滑液囊發(fā)生炎癥,常因鞋子摩擦壓迫引起。表現為跟部紅腫熱痛,穿鞋時癥狀加重。治療需更換寬松軟底鞋,避免局部受壓。急性期可外用酮洛芬凝膠,若形成膿腫可能需要穿刺引流。
5、神經壓迫
足跟部神經受壓可能由跗管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足跟麻木、灼痛或針刺感。神經電生理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因,輕度可嘗試甲鈷胺片營養(yǎng)神經,嚴重壓迫可能需要手術松解。
足部不適患者應注意選擇軟底有緩沖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超重者需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日常可進行足底筋膜拉伸鍛煉。每晚用溫水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huán),若疼痛持續(xù)2周不緩解或出現夜間靜息痛,應及時至骨科或足踝外科就診。骨質增生患者無須過度擔憂骨刺本身,重點在于緩解相關炎癥反應,絕大多數通過規(guī)范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
相關推薦
02:22
02:09
02:13
02:20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什么是骨質增生骨質增生是怎么得
- 2 什么是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的原因有
- 3 骨質增生嚴重嗎?
- 4 骨質增生形成是怎么得的
- 5 為何得骨質增生
- 6 骨質增生是怎么得的
- 7 為什么骨質增生
- 8 什么是骨質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