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怎樣治療
足跟骨刺可通過生活干預、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足跟骨刺通常由長期勞損、足底筋膜炎、跟骨退行性變、肥胖、遺傳等因素引起。
1、生活干預
減少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選擇軟底鞋或足弓支撐鞋墊,減輕足跟壓力??刂企w重有助于降低足部負荷,避免赤足行走或穿硬底鞋。每日用溫水泡腳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
2、物理治療
采用超聲波、沖擊波等理療手段可消炎鎮(zhèn)痛,紅外線照射能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定制矯形鞋墊可糾正足部力線異常,體外沖擊波治療能促進組織修復。冷敷適用于急性疼痛期,熱敷更適合慢性炎癥階段。
3、藥物治療
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外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局部消炎。玻璃酸鈉注射液可潤滑關節(jié)腔,嚴重疼痛時可短期使用鹽酸曲馬多片。避免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
4、中醫(yī)調理
針灸取穴以昆侖、太溪等足部穴位為主,配合艾灸溫通經絡。中藥熏洗可用威靈仙、透骨草等活血化瘀藥材,內服桃紅四物湯加減改善氣血運行。推拿手法重點松解足底筋膜和跟腱附著點。
5、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且嚴重影響生活時,考慮跟骨骨刺切除術或足底筋膜松解術。關節(jié)鏡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開放手術適用于骨刺較大者。術后需配合康復訓練恢復足部功能,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日常應避免爬山、爬樓梯等加重足跟負荷的活動,堅持做足底筋膜拉伸運動。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控制高嘌呤食物攝入。若出現持續(xù)劇烈疼痛、行走困難或局部紅腫發(fā)熱,應及時就醫(y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定期復查X線片觀察骨刺變化情況,合并糖尿病者需特別注意足部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