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會選肉的人(1)
選擇肉類時需綜合考慮營養(yǎng)價值、部位特點和烹飪方式,主要有優(yōu)選瘦肉、關注部位脂肪含量、選擇新鮮度高的肉品、合理搭配動物蛋白來源、控制每日攝入量等要點。
1、優(yōu)選瘦肉
豬里脊、牛腱子等瘦肉部位蛋白質含量超過20%,脂肪比例低于10%,適合需要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的人群。這類肉品肌纖維細膩,富含血紅素鐵和B族維生素,可采用快炒、水煮等低溫短時烹飪方式保留營養(yǎng)。注意避免選擇有明顯大理石紋路的肉塊,這類肉品通常含有較多肌間脂肪。
2、關注部位脂肪
同種動物不同部位脂肪差異可達3-5倍,如豬五花肉脂肪含量約35%,而豬腿肉僅6%。禽類應優(yōu)先選擇去皮胸肉,其脂肪含量僅為帶皮雞腿肉的三分之一。購買時可觀察肉色與紋理,深紅色且肌束分明的部位通常更瘦,表面有光澤的白色脂肪層厚度不宜超過3毫米。
3、新鮮度鑒別
新鮮肉品呈均勻紅色且有彈性,按壓后凹陷立即恢復,表面微濕潤但不粘手。冷藏肉保質期一般為3-5天,冷凍肉建議在-18℃下儲存不超過3個月。真空包裝肉品需檢查是否有脹袋現象,解凍后應出現少量透明肉汁而非大量血水。
4、蛋白來源搭配
建議將畜肉、禽肉、魚肉按2:2:1比例搭配,每周攝入水產類不少于3次。深海魚類如三文魚含ω-3脂肪酸,禽肉提供優(yōu)質蛋白,紅肉補充血紅素鐵。素食者可選擇兔肉、鴕鳥肉等低脂高蛋白替代品,注意與豆制品組合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5、控制攝入量
成人每日畜禽肉推薦量為40-75克,約掌心大小。高血壓患者應選擇禽肉和魚肉,痛風患者限制內臟攝入。烹飪前去除可見脂肪,采用蒸煮燉等少油方式,避免高溫煎炸產生多環(huán)芳烴等有害物質。搭配深色蔬菜食用可促進鐵吸收。
日常選購時可查看動物檢疫標志,冷凍肉解凍后須24小時內食用完畢。不同人群需差異化選擇,生長發(fā)育期可適量增加紅肉,中老年建議增加白肉比例。儲存時生熟分開,加工過程中注意砧板刀具消毒。合理搭配谷物和蔬菜,保證每餐動物性食物占比不超過三分之一,實現膳食均衡。
相關推薦
02:54
01:48
01:53
02:21
02:01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如何注意飲食健康?
- 2 怎樣飲食健康?
- 3 怎樣飲食健康呢?
- 4 冬季怎么飲食健康?
- 5 如何保護飲食健康?
- 6 節(jié)后怎么飲食健康?
- 7 早上要怎樣飲食健康?
- 8 怎樣飲食健康又減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