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醫(yī)治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痔瘡醫(yī)治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保持肛門清潔、調整飲食結構、避免久坐久站、規(guī)范用藥和及時就醫(yī)。痔瘡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淤血擴張形成的靜脈團,醫(yī)治過程中需綜合干預。
1、保持肛門清潔
每日用溫水清洗肛門1-2次,清洗后輕柔擦干。便后建議使用無酒精濕巾替代粗糙廁紙,避免摩擦加重水腫。合并肛周濕疹時可外涂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禁止使用強堿性肥皂或過熱燙洗,以免破壞皮膚屏障。
2、調整飲食結構
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可選擇西藍花、燕麥等食物。每天飲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發(fā)作期減少豆類等產氣食物攝入。長期便秘者可晨起空腹飲用溫蜂蜜水刺激腸蠕動。
3、避免久坐久站
每靜坐1小時需起身活動5分鐘,可使用環(huán)形坐墊減輕肛周壓力。提肛運動每日3組,每組15次。孕婦可采用側臥位緩解盆腔壓力。避免搬運超過10公斤的重物,防止腹壓驟增。
4、規(guī)范用藥
外用藥可選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太寧復方角菜酸酯栓等,內服藥可遵醫(yī)囑使用地奧司明片、草木犀流浸液片。禁止自行使用含強效激素的藥膏。用藥期間出現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需立即停用。
5、及時就醫(yī)
出現持續(xù)便血、痔核脫出無法回納、劇烈疼痛時應就診。Ⅲ度以上痔瘡需考慮膠圈套扎術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糖尿病患者合并痔瘡感染時需優(yōu)先控制血糖。術后需按醫(yī)囑進行高錳酸鉀坐浴。
痔瘡患者應選擇透氣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睡眠時可采用俯臥位減輕肛周靜脈壓力。建議記錄排便日記監(jiān)測癥狀變化,避免過度用力排便。術后恢復期禁止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定期復查肛門鏡。合并高血壓者需監(jiān)測血壓波動,情緒緊張可能加重癥狀時可嘗試腹式呼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