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BO溶血
ABO溶血是指母嬰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屬于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一種類型,多發(fā)生于母親為O型血而胎兒為A型或B型血的情況。
1、發(fā)病機制
當O型血母親懷有A型或B型血胎兒時,母體可能產生抗A或抗B的IgG抗體,這些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huán),與胎兒紅細胞表面的A或B抗原結合,導致紅細胞破壞。與Rh溶血不同,ABO溶血可發(fā)生在第一胎,因自然界存在的A/B抗原物質可能使O型血母親在孕前已致敏。
2、臨床表現
患兒多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程度輕重不一,部分伴有貧血。嚴重者可出現肝脾腫大、胎兒水腫,但發(fā)生核黃疸的概率低于Rh溶血。癥狀通常較Rh溶血輕,部分病例可能僅表現為輕度黃疸而未被及時發(fā)現。
3、實驗室檢查
主要依據母嬰血型鑒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游離抗體試驗和抗體釋放試驗。血常規(guī)可見血紅蛋白降低,網織紅細胞增高,血清膽紅素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外周血涂片可見球形紅細胞增多,這是紅細胞膜受損的典型表現。
4、治療方法
輕癥患兒可采用藍光照射退黃,口服苯巴比妥片誘導肝酶活性。中重度貧血需輸注O型洗滌紅細胞,嚴重高膽紅素血癥可能需換血治療。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阻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對致敏紅細胞的破壞。治療期間需密切監(jiān)測膽紅素水平和血紅蛋白變化。
5、預防措施
目前尚無特效預防方法,對O型血孕婦可定期檢測IgG抗A/B抗體效價。新生兒出生后應密切觀察黃疸出現時間及進展,必要時早期干預。母乳喂養(yǎng)不會加重溶血,但需確保攝入充足以防脫水加重黃疸。
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兒均需在出生后密切監(jiān)測黃疸情況,家長應注意觀察皮膚黃染范圍是否擴大、寶寶精神狀態(tài)是否變差。保持合理喂養(yǎng)頻率,避免饑餓或脫水加重黃疸。出院后按醫(yī)囑復查膽紅素,若發(fā)現黃疸反復或大便顏色變淺需立即就醫(yī)。日常護理中注意避免感染,因感染可能誘發(fā)溶血加重。